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2月6日是春節后的第二個工作日,當天上午,東莞召開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吹響新一年奮進催征的號角。當天下午,東莞市政府圍繞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召開新春第一場新聞發布會,發布解讀2025年市政府一號文、二號文及“企莞家”平臺、企業服務專員機制等重磅政策,積極回應就業、教育、醫療等領域社會關切,釋放經濟大市勇挑大梁、狠抓經濟,凝心聚力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
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呂成蹊,市委常委、副市長劉光濱,副市長黎軍、劉旺先、葉葆華、陳慶松,市政府秘書長嚴繼宗等出席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吹響號角、鉚足干勁,東莞今年將從四方面發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5年東莞市政府新春首場新聞發布會由市長帶領市政府班子成員悉數出席。發布內容干貨滿滿,對2025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關于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二號文《關于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總體考慮和主要內容進行解讀,對“企莞家”平臺、企業服務專員機制進行推介,對今年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重點工作進行介紹。
呂成蹊表示,在全省、全市相繼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后,東莞高規格舉辦這場新聞發布會,就是向社會展示以更加厚實的硬實力擔負好挑大梁重任的決心信心,釋放東莞接續奮斗、狠抓實體經濟的強烈信號,營造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抓早趕前的濃厚氛圍,推動各項工作能早盡早、抓緊抓實,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呂成蹊表示,強化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是今年東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發力點。新的一年,東莞要強動力,全力搶抓新一輪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機遇,瞄準“人工智能+先進制造”賽道,統籌安排不少于30億元支持資金,依托國家級智能移動終端產業集群優勢,充分發揮華為、OPPO、vivo等領軍企業的帶動作用,爭創全國人工智能+智能終端行業應用基地,打造集技術研發、產品制造、數據服務于一體的濱海灣人工智能新區,爭取在發展AI手機、AI服務器、AI可穿戴設備等細分賽道上率先突破。要挖潛力,發揮生產性服務業激發制造業煥新變革的關鍵作用,突出“生產性服務業+先進制造”,加快補齊東莞生產性服務業短板,進一步支撐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實現與制造業比翼雙飛、相互成就。要激活力,構建“線上不打烊、線下面對面”的統一對企服務體系,線上依托企莞家平臺,打造企業真正的家,線下打造專業貼心的服務專員隊伍,讓部門多服務、企業少跑腿,努力打造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最懂企業的政府,推動大中小企業勃發生機、上下游產業共同繁榮。要聚民力,在就業、教育、醫療等群眾關切的領域持續發力、加大投入,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難事辦妥,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更安心、更舒心、更暖心,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推動“人工智能+先進制造”,力爭2027年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
制造業是東莞高質量發展的根和魂。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
今年的東莞市政府一號文,就是聚焦“人工智能+先進制造”。未來3年,東莞將投入不少于30億元財政資金、設立規模不少于50億元的人工智能子基金群,力爭到2027年全市可調度使用算力10000P以上,打造100個以上AI+先進制造示范應用場景,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點企業,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相關產業規模分別突破300億元和3000億元,全力打造國家級新型智能終端產業高地和工業垂直領域模型應用創新高地。
對此,東莞將圍繞智能算力、工業數據和模型算法三大關鍵要素,全面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礎底座。設立最高5000萬元的算力券,1500萬元的模型券,打造不少于30個行業級數據集和知識庫,支持組建人工智能領域創新聯合體,對符合條件的給予最高4000萬元資助。
東莞將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終端兩大主攻方向,強化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廣度和深度。建成不少于6000個節點的工業邊端智算網絡,投入最高3億元資金,開展AI+示范應用場景模型開發,構建“全身+全屋+全車+全廠”AI+軟硬件產品矩陣,吸引AI+智能終端、AI+智能裝備在莞首發、首秀、首展。
東莞將緊盯重大平臺、創新人才、子基金群和發展環境,持續優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生態。全力創建全國人工智能+智能終端行業應用基地,支持濱海灣新區打造人工智能新區,設立規模不少于50億元的人工智能子基金群。
聚焦“8+8+4”產業重點環節所需,支持重點領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生產性服務業對促進產業升級、提高生產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東莞基礎雄厚的制造業對生產性服務業提出更加優質的賦能需求。
今年東莞市政府二號文聚焦“8+8+4”產業重點環節所需的核心服務,未來3年將投入超4.5億元財政資金,支持軟件信息服務、科技服務、貿易服務、科創金融服務、物流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專業商務服務等重點領域發展,實施生產性服務業“領航行動”,力爭培育壯大有競爭力的領軍企業超100家,因地制宜規劃建設10個特色鮮明、空間集中、產業集聚、資源集合、服務集成的集聚區。
軟件信息服務產業是經濟轉型之擎。東莞將深入推進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建設,大力發展產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制造業企業剝離軟件信息服務,培育1-2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互聯網平臺,打造鴻蒙特色產業園。
科技服務業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東莞將充分發揮中關村智造中試基地、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引領作用,加快提升中試服務能力,打造不少于50家具有產業影響力的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平臺,最高給予不超過200萬元獎勵。
貿易服務是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重要力量。東莞將發揮外貿大市的優勢,鼓勵建設行業性垂直領域或細分市場獨立站,開展“跨境電商+產業帶”系列活動,打造數字貿易合作示范新高地。
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統一對企服務體系,“企莞家”平臺升級服務全市所有企業
優質的營商環境,是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加強對企業的服務保障,是打造優質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
此前,東莞成立了企業服務中心,搭建了“企莞家”服務平臺,啟動了“四上”企業服務專員工作,實現服務專員與全市近2萬家“四上”企業“點對點”精準對接。
今年,東莞深度整合“企莞家”平臺和企業服務專員隊伍,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統一對企服務體系。
目前,全新升級的“企莞家”平臺已正式試運行,成為服務全市所有企業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整合多個政府平臺服務,企業查詢政策、辦理業務、反饋訴求不用到處跑、到處找;集合各類企業訴求渠道,對企業訴求統一受理、轉派、辦理、回復,一站式解決企業難題;整合各類涉企服務資源,滿足企業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需求,企業找服務就像在超市購物一樣方便。
同時,東莞也將進一步升級企業服務專員機制,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全過程、全鏈條的服務。服務范圍由“四上”企業擴展至全市企業,讓每家企業都擁有“有求必應”的專業服務。企業生產經營和發展遇到的所有問題,都可以向服務專員反映,由服務專員分類分級辦理,確保每一個訴求都能及時處理。
企業服務專員機制還將依托“企莞家”,打造移動端應用,為企業提供政策查詢、訴求管理等便捷的掌上服務,讓企業隨時隨地享受高效、便捷的服務體驗。
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東莞今年計劃新增公辦學位3萬個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今年,東莞將持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切實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近年來東莞財政支出每四塊錢就有一塊錢用在教育上。今年,東莞將因應學齡人口變化,統籌“建高中”,新增公辦學位3萬個,推進9所公辦普通高中項目規劃建設,試行跨區域、跨學段統籌調配學位。將瞄準城市發展所需,著力“強高?!?,加快大灣區大學設立申報,推動香港城市大學(東莞)二期動工建設,支持東莞理工學院申報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在衛生健康領域,東莞將著重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努力讓群眾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加快高水平醫院建設,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爭取在全省率先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達到國家推薦標準。持續優化醫保經辦管理服務,全面推廣醫保碼、移動支付等數字化服務。
聚焦“一老一小”及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現實需求,落實生育支持政策,建成市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推動30所幼兒園開設托班,新增托位6000個。支持鎮街公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醫養結合機構。實施購買殘疾人寄宿托養照護服務,試點開展居家托養照護服務,推進新市殘疾人托養中心建設,培育孵化殘疾人集中就業基地,多渠道、多形式促進殘疾人就業。
【現場問答】
今年完成城鎮新增就業9.3萬人以上
就業是民生之本。在新的一年,東莞在穩就業、促增收方面有哪些謀劃部署和創新舉措?
對此,劉旺先表示,東莞全市共有就業人員697萬,約占全國的1%、全省的十分之一。東莞將全力推動就業增長與經濟發展互促共進,牢固樹立就業優先導向,動態實施更加積極的穩崗支持和擴崗激勵措施,堅決完成全年城鎮新增就業9.3萬人以上的目標,同時開發儲備就業崗位保持在3萬個以上。將全力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實施技能強企行動,推動30萬人次完成學歷技能素質提升,超5萬人獲得技能等級證書,超1萬人獲得人工智能領域職業資格證書。實施以賽促訓行動,到年底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超40%。
東莞將全力強化重點群體就業支持政策,完善“發現、服務”機制,實現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全年幫扶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1.8萬人以上,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000人以上,確?!傲憔蜆I家庭”動態清零。全力提升就業服務質效,抓好“就莞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舉辦各類就業服務活動2000場以上,特別是到今年2月底前,企業每新招收一名員工,政府直接補貼1000元。東莞還將全力促進勞動者收入穩步增長,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資指導線,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加強勞動收入權益保障,從源頭治理欠薪,確保勞動者能及時足額拿到工資。
“拓空間”今年重點聚焦現代化產業園區建設
近年來,東莞堅持攻堅推進“拓空間”工作。今年,東莞在連片產業空間供給方面有哪些舉措?
葉葆華表示,2019年以來,全市累計整備收儲超土地6.8萬畝,創新建立標準化產業片區土地整備制度。全市累計盤活處置約6萬畝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閑置地)土地,推動零地提容產業空間約3.04萬畝,“工改工”累計整備拆除4.5萬畝?!巴乜臻g”工作帶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不斷引進,一批龍頭企業項目相繼落地,助推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其中萬江新村現代化產業園成為國家級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石排現代化產業園成為省級專精特新產業園。
今年的東莞“拓空間”工作,重點聚焦現代化產業園區建設,并將出臺《關于2025年加快推動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現代化產業園區建設)的實施方案》,圍繞規劃編制落實、項目招引實施、強化“兩違”管控、拓寬資金來源、強化政策支撐等5大方面,形成18項工作要點。將集中全力抓好重點現代化產業園區項目,爭取年內呈現示范成效,萬江新村、厚街厚山、洪梅河西重點做好產業規劃和產業資源導入,加快建設安置房、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務等生活配套設施,建設為全市示范標桿園區。建立現代化產業園區項目的優化和退出機制。
東莞布局人工智能賽道有3個優勢
市政府一號文提出,要在人工智能細分賽道引進一批優質企業落戶東莞。東莞在招商引資中有什么優勢?
陳慶松表示,東莞布局人工智能賽道主要有三個方面優勢。一是東莞將全面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礎、拓展豐富多元的應用場景。目前東莞有人工智能企業超500家,已初步構建起涵蓋智能終端、智能裝備、工業軟件、計算視覺、算力服務器等多個細分領域的人工智能產業布局,同時東莞厚實的制造業家當為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應用場景,使得東莞成為人工智能場景落地的絕佳練兵場。二是東莞將全力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科學布局、提供更高標準的空間載體支撐。目前已形成松山湖、濱海灣和水鄉三大人工智能區域支點,以產業應用為導向,共同推動東莞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高位謀劃建設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打造濱海灣人工智能新區。三是東莞將全心打造更有誠意、更高含金量的人工智能產業政策和綜合服務體系。除了市政府一號文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東莞還將在布局人工智能耐心資本體系、引育人工智能創新人才團隊、構建人工智能包容審慎監管環境等方面善作善成、久久為功。
- 相關新聞